新闻资讯

新闻中心

意象派画家王守军印象记


王守军


  认识王守军,其实很偶然。


  那天同事对我说,今天邀了个画家来书画院创作交流,因为这是书画院的日常工作,所以我并没有十分留意。


  大约十点多钟,来了一个客人,皮肤黝黑,满脸胡茬,衣着也很普通,他客气的跟我笑了笑,我也礼貌的对他回应,心想大概是谁家的乡下亲戚来城里办事了,就自顾在办公室忙着自己的事情。


  转眼到了午饭的时候,我走出办公室,看见大厅里摆放着几幅画作,顿觉眼前一亮。同事对我介绍说,这就是意象派画家王守军。我顿时恍然大悟,并为自己适才的失礼感到惶然。


  后来得知,王守军是个退休教师,1969年任中学美术教师,一干就是37年。2006年厚积薄发的他在石佛艺术公社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现为河南石佛艺术公社职业画家,中国书画指导委员会会员,中国书画原创贸易网会员。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:2007年参加石佛艺术公社“这屋那院”展、2008年参加郑州艺术双年展、2009年改革开放30年展、20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河南展区展、2011年参加建党90年纪念展,多次获取过大奖。


  众所周知,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,它使用毛笔、墨、中国画颜料在特定的宣纸、皮纸、绢等材料上作画,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,表现对物体的感知,并与诗、书、印章巧妙结合,作品意韵十足,使人产生无尽遐想。


  油画则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之一。它是用油调和油质颜料在特制的布、木板、厚纸和墙壁上作画。油画一般重形似、重再现、重塑性,讲究焦点透视,油画颜料具有较强的遮盖力,色彩丰富,能充分的表现物体的色彩变化,作品极富真实感。


  而善于钻研创新的王守军却独辟蹊径,把古老的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相结合,各取所长融会贯通,终成“意象”山水画派的标杆人物。


  意象派把重点放在作品的意向本身即具象性上。主张以鲜明、准确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。意向派诗歌反对抒情,只展现而不评论,提出“不要说”“不要夹叙夹议”,“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”,让作品在表象的描述中,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。这种观念呈现在绘画创作方面,并产生极大影响。


  意象派特别推崇中国的古诗画,认为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,是纯粹的意象组合,如柳宗元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王维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”马致远: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,在意向主导下,亦诗亦画,情景交融,物与神游。而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却妙在一个意字,意境之美,朦胧之美,给人无限的遐想,似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直抒胸臆一览无余,其艺术风格是一种意念的影像,亦梦亦幻,非梦非幻,似而不似,不似而似,看似无形,却又呼之欲出,这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,而这种意境的表达需要一种更高的境界,它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它需要的是作者身临其境,深切感受,自觉体验的意识境界。是东方文人素养的直接或间接体现,是一种东方禅意的哲学和美学体现。


  游走于中国山水和西方油画之间的王守军,似在不经意间走进了一片世外桃源。


  王守军的书画注重实地写生,力求形神兼备、承扬传统、中西贯通、诗画交融。他的作品将油画抽象派与中国写意山水融为一体,反映山水在意象中的抽象形象,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他以笔法为主导,画山水多用湿笔,出现“水晕墨章”之效,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,作品有“如兼五彩”的艺术效果。


  王守军常说,“墨即是色”,即用墨的浓淡变化展现色的层次变化,“墨分五彩”,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。他讲究“骨法用笔”,不讲究焦点透视,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,讲究空白的布置和作品的“气势”。


  王守军的书画,避开山水的实景,体现意向的率性和淳朴,穿越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精神思考,同时把这种精神思考在色彩中浸染、堆积,把生命的元素用意象色彩连接起来,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


  王守军的书画,每幅作品都是诗、书、画的有机结合,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,并力臻于完美。


  兼学中西,融会贯通。正如它的外貌一样,朴实的王守军在“融会贯通”的意向中,不经意的步入了一个世外桃源,他不断的在这里汲取营养充实作品,实现了意向和中国画风的自由穿越和天马行空,衷心祝愿他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就!(记者和根群)


  山水画作欣赏:

网站地图 | RSS | XML
Copyright © 中国新闻书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豫ICP备2023018451号
技术支持: 拓之琦 免责声明